贺州市创新“人才+项目”合作模式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5-04-25 作者: 产品新闻
“我们去年10月份种的第一批香芋种苗已经长了4片叶子,再过段时间就可以发给农户种植了!”“好,那这段时间尤其要注意土壤温度和湿度……”2月25日,在八步区农科所的育苗大棚内,八步区农科所所长何青石与来自广州市农科院、贺州学院的专家共同检查今年第一批香芋种苗时,兴奋地探讨着。
图为八步区农科所所长何青石(右)与来自广州市农科院、贺州学院的专家共同检查今年第一批香芋种苗
他们所探讨的,正是选育培优的香芋新品种。2023年以来,针对香芋种苗培育、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急需处理问题,贺州市推动八步区农科所与广西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联合开展香芋全产业链技术攻关。
“我们充分的发挥技术、人才和力量优势,联合国内农业科研机构团队协作,进行产业链技术攻关,通过对本地香芋提纯复壮,品种引进筛选出适合贺州栽培的香芋品种2个,总结了香芋栽培绿色防控技术,获得栽培方面的发明专利授权1个,立项了香芋产业区域标准3个。”何青石介绍,新品种香芋在大田示范亩产达5060斤,较其他品种每亩平均产值可提高50%左右。
人才是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未解决贺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短缺问题,贺州市把目光投向了“引凤”。八步区农科所与多所科研院校开展项目交流合作正是其中一个缩影。
近年来,贺州市聚焦重点项目、重大平台、重点产业建设需求,创新“人才+项目”合作模式,以“市校合作”、人才飞地、东融杰出人才工作室等柔性引才载体,深入挖掘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人才资源和科创资源,以重点产业链、创新链对接高校学科链、人才链,推动产才深度融合。
为解难题、破困局,贺州市立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理念,打破政策壁垒,出台《贺州市柔性引进人才管理办法》,在不改变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人事、户籍、社保等关系前提下,通过顾问指导、退休返聘、技术入股等方式,柔性引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咨询型、创新研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等领军人才团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规划、决策咨询、研究论证、研发技术与创新等服务。
2月26日,走进广西贺州科隆粉体有限公司宽阔的标准厂房,赫然可见一条高值化重钙示范生产线,而这正是在柔性引进的华南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钱玉英团队指导下完成调试安装并投产。如今,高的附加价值的碳酸钙产品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和输送。
“公司目前与合肥大学、贺州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联合开展重质碳酸钙新产品研发及生产技术改进的科技项目,借助高校的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等优势,积极探索工艺流程优化和技术革新。”该公司标准办主管谢云说,未来,科隆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宽与院校人才方面的合作,择优吸纳优秀毕业生充实研发、生产和销售队伍,合作开展精准人才教育培训计划,让人才资源能够精准对接到企业需求。
为吸引更多专家人才来贺创业,贺州市坚持需求导向,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人才链”的原则,实施“特聘专家”“科技副总”等专属柔性引才项目,组织专家人才与企业签订柔性合作聘用协议,明确选聘期限、双方职责、报酬补贴、开发收益等事项,引导专家人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产品研制和成果转化等。
如今,结合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部署,贺州市精准谋划了47个“市校合作”项目,聘任48名专家人才担任“特聘专家”“科技副总”,已帮助解决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制难题16项,攻关核心技术11项,填补技术空白50多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70多项,联合共建香芋农业科学技术小院、广西康养食品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学技术创新平台13 个。
“我们将聚焦服务自治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的发展规划,全力建设协同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技术创新接续地,结合贺州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部署,持续深化扩展‘人才+项目’合作模式,用活用好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专家资源和科创资源,主动对接、靠前服务,积极争取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切实以人才工作不断赋能贺州高质量发展。”贺州市人才工作中心主任吴泽灵说。